第 32 节 奶奶的石榴树(8/12)
之前仅有的一次乘公交车的经历是高中补课时,她自告奋勇乘车回家,结果因为没坐过没经验把方向坐反了,最后还是我丈母娘开车去接回来的。哪怕两人都不在家,也得给孩子安排好接送的车。
这样做的理由是安全。
是不是匪夷所思?
因为他们那边曾经有个孩子被拐了,擅长联想的岳母首先联想了一下自己的孩子要是被拐了会怎么样?
不听话被人打得半死?或者被打断胳膊腿去做乞丐?
啥事都没发生,凭空先把自己吓个半死。
要是孩子有啥差错,那就是直接活不下去了……
夫妻俩惯孩子简直一流,每到假期三个孩子还没到家,脏衣服已经快递到家了。
孩子在家的每一天都像过节一样,食谱花样翻新。
每个人都会胖一圈回去。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有问题?
但身为教师的我岳母丝毫不觉得有问题。
我更不觉得,我特羡慕。
好
在,我现在也是被惯的其中一个孩子了。
岳母的理论是:趁青春年少,趁父母健在,尽情享受父母给予的福利。
岳母丝毫不担心孩子以后独立生活怎么办,她说她以前在娘家时也是,婚后还不是贤妻良母优秀教师一把抓?
所以岳母的教育理念是:不要过早制造成长焦虑,让孩子多快乐几年,成家后有了责任自然就会担起责任,为什么要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各种耳提面命地让他展望未来的种种压力呢?
生活就是有依(靠)则依(靠),无依(靠)自己起。
所以他们对孩子的保护和照顾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姐弟三个的性格单纯又阳光,善良又可爱。(有时间会分享他们的一些趣事)
三个孩子高三备考,他们怕学校的饭没营养,雷打不动每天炖汤炖鱼送到学校……
我岳父还经常去一些农户家里买散养的老母鸡,炖了再给送学校去。
孩子刚上大学,一人一套房都给买好了。
就这样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我说我父母不管我?
不是天方夜谭么?
「过日子,过日子,过的什么?过的就是孩子!」
这是我老丈人挂在嘴边的话。
我还能说什么?
都是父母,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大概我的父母在他们的婚姻死了以后也希望我和他们的婚姻同归于尽吧?
那么就当我已经死了吧。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所以对于我父母的做法,我的岳父尤其不能理解。
他对我的父母不来和他亲切会晤共商儿女终身大事一直耿耿于怀。
所以当知道我想回老家举办婚礼时,他老人家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不可能去他家参加婚礼的,怎么地,他们家父母到现在都不露面,我还得巴巴地把闺女给他送过去?门儿都没有!」
在岳父的概念里,我的父母不来拜访他是对女方的极大不尊重,甚至是对这个儿媳妇不满意。
以他对儿女的拳拳之心,他怎么都不能相信我父母的奇葩人生观和对我的凉薄。
所以,结合各位朋友推心置腹的建议,我大概率是不回去办婚礼了。
但我心中是有遗憾的。
我也搞不清楚我想回去到底是什么心理,也许是像一位朋友说的,不回去举办婚礼恰如锦衣夜行。
也许不是。
也许仅仅是因为我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我走不出那个童年。
相比对奶奶的慰藉,我最大的心结还是那个少年。
透过岁月的悠悠窗口,我依然看到那个无助的少年徘徊在父亲的门口,要学费。
要不到,便不敢回奶奶家吃饭,再去徘徊在叔叔门口、姑姑门口……
看到那个无助的少年蜷缩在奶奶脚边,听奶奶整夜唉声叹气:「我没有钱给你交学费啊,唉!我这是哪辈子没干好事,整天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
我走了,但我的少年一直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