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3/29)
,神佛转世的,还有连带着编造许许多多的先帝后宫轶事,说先帝实则一个孩子都没有,皇子们统统是被抱进宫道,总之各种离奇身世。这些谣言传得沸沸扬扬的同时,原本闹着要反的好些地方,莫名就熄了火,再没作声了。
戚乐咏原本等着看一场好戏,看万民反之,届时戚拙蕴该当如何,自己正好能乘乱而入。
谁能想到,原本混乱起来的局势,走向了一个诡异的场面。
而被鼓动的民愤,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消散。
戚乐咏在府内无能狂怒,甩了一大堆东西。
最后自小厮那里拿到了一封加急送入京都的密信,阴沉着脸色拆开,盯着看了许久,慢慢露出个森然的笑意。
那信封上的字迹简短,只有寥寥数语。
那是戚乘风派人送过来的。
戚乐咏张开手掌,将那信纸揉成团,攥在手中,脸庞有些扭曲,像是疯癫中掺杂着快意,被逼到了绝境,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破釜沉舟。
他一定要这样干。
若是这次机会不抓住,日后,待戚拙蕴抽身,他会更惨。
第112章 失火潜逃
沈禾连着许多日, 宫里宫外的来回折腾。
郑学则与柳峥帮他。
柳家的长辈们自然也知晓了这件事,偶尔在沈禾出宫的时候,一边夸他长大了, 很是聪明,一边为他出谋划策,更好的解决此事。
一番下来, 沈禾虽然忙得够呛, 但成果也让他觉得欣喜与满足。
这种满足感很难形容, 沈禾想, 不怪乎上学的时候有学霸认为做出难的要死的数学题很有成就感, 原来真正的成就感能够让人亢奋到这样的地步。
甚至会让人忘记疲惫与劳累。
半月有余,各地商队开始回返, 地方官员也写了述职奏折,快马加鞭的让人送回京都, 汇报各地百姓情形。
得知大部分百姓都安定下来,不再掺和此事,甚至还有人骂一些煽风点火的外来人, 就晓得这事基本成了大半。
可惜的是, 沈禾没有高兴太久。
十二月末, 隆冬,大雪纷飞,各地百姓领了恩粮, 想必今年冬日能过的比往年都要顺心安乐许多。
这样的隆冬时节,晋王府起了大火。
不知是从何处开始烧起的, 也不到底烧了多久, 为何府中上下竟无一人发现,也无一人逃出升天。
待晋王府同巷子附近的人家发现, 满大街高呼走水了时,晋王府的大火熊熊,浓烟冲天而起,连漫天鹅毛般的雪团都无法阻止这场大火。
京城官兵统统涌来,各家各户的水井被征用,一桶又一桶的水浇出去,雪盖进去,才没让这场大火波及巷子其他的人家。
大火是白日起的,灭掉火势时,已到了深夜丑时。
府邸内躺着一具具烧得焦黑的躯体。
沈禾彼时宿在东宫。
有人进来通报消息的时候,外面响起些许骚乱。
不知是不是临近剧情点,心中压着块石头,沈禾最近很难安睡,被骚乱稍稍一惊,立刻睁开眼坐起身,掀开床幔问忠言:“外头怎么了?”
忠言推门出去问了几句,回来说:“小公子,是陛下起身要出宫,说是外头晋王府失火了。”
“晋王府?”沈禾一愣。
晋王府……戚乐咏。是了,他被压在京都,不准前往封地,就是为了避免他在封地养精蓄锐,而后起兵谋反。
戚乐咏自然也知晓,他如果不想法子尽快从京城离开,恐怕要不了多久,戚拙蕴就能抽出手来,将他彻底收拾掉。
他们都清楚,所以戚乐咏想办法从京城脱身,临走前一场大火将王府烧的干干净净,没准儿还弄了个自己的替身,让自己假死。
戚拙蕴对此心知肚明,他就是放任戚乐咏逃脱,好彻底,名正言顺的,将戚乐咏斩草除根。
沈禾一下子脸色煞白。
他站起身。
忠言忙不迭举着大氅过来,为他披上:“小公子,这样冷的天,您起来做什么?陛下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