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除蝗议与祝寿 焚书。(2/3)
子,总不能强迫别人吃,顶多号召一下。饲养鸭子来吃蝗虫是很不错的选择,但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养鸭子。
捕捉的蝗虫可以用来饲养猪,猪吃了长得飞快,但是肯定不能指望猪自己去捉。
尚谨顺便把如何让猪肉更好吃写了进来,嬴政看了这个方法,将信将疑。
除了灭蝗,让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期避开蝗虫也是一种方法,不过这个方法不是哪都能用的,尚谨以齐郡为例说明此法,而具体各地的实施就要看各地的实际情况了。
而且大秦的作物种类并不算多,也不好像后世那样让农民种那些蝗虫不喜欢的农作物。
韩非也看完了,频频点头,条理逻辑都很清晰,说的也都是实事。
嬴政即刻吩咐韩非负责此事,这些事情宜早不宜晚。
他越来越期待下一次巡游了。
齐郡。
临淄县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和乐,尚谨被拉去欣赏曲乐,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十名乐师错落席间,奏的是临淄当地有名的曲目。
若说前一首合了琴当有的太古之音,这一首则更有市井气息,据临淄县令说下一首令人如至飘渺之海。
临淄作为超十万户的大县,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尤其是娱乐,可谓多种多样。
斗鸡走犬自不必说,蹴鞠更是有不少好手,他看着一个县里踢的比现代某些人好多了。
县尉总想和他玩六博棋,他每每拒绝,县尉的叹气声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这次有这么多乐师,是庆祝成功渡过蝗灾这个难关。
其实也算不得乐师,而是黔首自发来庆祝的。
生活富足的地方,人们自然也会有些额外的兴趣爱好。
自从来了临淄,尚谨总觉得自己有那么点不协调,倒不是因为思想,而是因为他不会乐器。
临淄的男子,家里稍微富足一些,基本是人手一件乐器,就是没钱的,那也得有个自己制作的竹笛木笛。
估计等他回咸阳,别的不一定学会了,乐器总要会一两样。
之前他还笑扶苏辛苦,日日要练琴,如今要入乡随俗,自己也非得学了。
蝗灾的事情告一段落,他又瞅上了盐铁。
齐地以冶铁、制陶、织绣、制盐闻名。
姑母一头扎进了刺绣一行里,估摸着是要带着临淄刺绣彻底走向全大秦了。
制陶他暂时没什么想法,目光自然放在了冶铁上,一提起铁就会想起盐,齐地靠着海,开盐场有极大的前途。
盐铁都是官营的,像铁这一类虽然紧供着军队,但是也会有少部分放出来给民间的铁匠铺,盐自不必说,本就是要卖到民间的。
如果能让盐铁的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总会对百姓有利。
齐郡临海的地盘不算多,却也足够他考察制盐了。
不过这事就跟之前冶铁一样,又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慢慢学,慢慢试。
不同于原本的历史,嬴政本该在公元前215年进行的第四次巡游一直没发生,直到今年。
这个时间点对于尚谨来说非常敏感,正是焚书的那一年。
如今他身在齐郡,扶苏也不在咸阳,他很难对咸阳的决策造成影响。
何况本来也不好阻止,祖龙焚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稳固统治。
他没有立场去劝。
不过无论能不能阻止焚书,只要没有再出现一个项羽之类的人把咸阳藏书烧了,等到以后,他就能让这些留有存档的书继续流传。
果不其然,焚书一事的导火索还是出现了。
咸阳宫。
嬴政生辰,正月还是冷得很,咸阳宫的筵席之上热了酒。
恰逢去年年末收复河南,确实是该歌功颂德一番的时候,仆射周青臣上前祝寿作颂:“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