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节 废品站里的小公主(3/5)
邱婷一片热诚,帮我找到一个活:院里有个陈教授,教授有个独生女,腿脚有残疾,平常需要有人照应着上下课,帮忙跑跑腿。她家就住家属区,又和我们是同班同学,照应起来很轻松。
我都不知道班里还有这么一位同学,真佩服邱婷的信息收集能力,她以后一定大有所成。
8
我去红色的家属区小楼里见陈教授一家。
教授气质温和,泡了一杯碧绿的茶,放到我手边的茶几上。
简单沟通后,他笑着点头:「你看起来很细心,陈薇以后就麻烦你了。」
他妻子也在,我认出来是图书馆的老师,终日坐在柜台后面,不苟言笑。
这天她坐在客厅另一角,只冷淡地瞥了我一眼,并没讲话。
陈薇推开门看了看,点点头,又把门关上了。
这份兼职不难,相对于工作量,报酬算得上慷慨。
陈薇虽然冷淡,从来不跟我有眼神交流,也不多讲一句话,但她尽量不会找我,找我时也非常礼貌——看来她是一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有边界感的人。
我后来才发现,这家里还有一个特别的成员。
有天我看到路边两个老奶奶在吵架,为了抢一个空瓶子。
其中一个北京口音的,锐声骂对方是土包子,没素质,趁早滚回老家。
被骂的那个却动手不动口,把瓶子拽过去,利落地收进袋子。
没想到当天在陈薇家里见到那沉默的外
乡老人。
小卧室的门打开着,她蹲在门口收拾,身后纸壳、瓶子、废金属堆得快溢出来。还好是在北京,不然一定生蟑螂。
后来我发现,这神出鬼没的老奶奶有时会直盯着我看。我不甘示弱地和她对视,她便像没事一样垂下眼皮。
我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心里不太舒服。
奇怪的是,陈薇平常不理她那对优雅的父母,却常常和老奶奶用家乡话轻声交谈,还托我从学校蛋糕房买鸡蛋糕给她。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挺奇妙的。
9
有天下着小雨,下了课,我撑伞送陈薇回家,听见门口在吵架。
「我跟你说最近降价了降价了,你听不懂吗?
「我不收了!你找别人!好像我占了你多大便宜!」
男人把口袋往地上一扔,易拉罐塑料瓶稀里哗啦撒了一地。
老奶奶固执地拽住他衣服,他走不开,跳着脚挣扎,满脸通红。
一向平静的陈薇看见这一幕,显得很不安。
我心中不忍,走去向那人劝道:「都过了秤了,哪有不收的道理。」一边说一边动手收拾起来。
那小伙子叹口气,又掏出几张零钞给了老奶奶,然后气鼓鼓地拎着两个大口袋下楼,一路走一路嘀咕:「不来了,再也不来了,为了三五块,叽咕得我头疼。」
我看着没事了,便打算离开,陈薇却突然说:「周珍珠,喝点东西再走吧。」
真是难得,她主动对我讲话,还拿柠檬茶给我。
我坐下时,发现刚才收拾瓶子,有点饮料残余洒在了外套上。屋子里又有点热,我便把外套脱下,搭在沙发边,结果就那么忘记带走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大晴天,不穿就想不起来。
直到老奶奶在路边拦住我,把个塑料袋子向我怀里一塞,我还没反应过来,她拖着好大的蛇皮袋已走远了。
袋子里裹着我的外套,连袖子处陈年的污渍都洗得干干净净。
我自小没有母亲,此刻摸着干净的袖子,在老奶奶母性的温柔里,不由得感到恍惚。
想起邱婷向我转述的八卦,退休老师那儿听来的:风度翩翩的陈教授,是穷乡僻壤考出来的金凤凰,靠着突出的学术成果从小城市调进北京。十几年前,他女儿车祸轧断一条腿,教授的妈从很远的乡下辗转进城,说是来看孙女,一来就赖着不走了。常常在天擦黑时,推着孙女在校园冷清的角落里散步。
听说那时孙女只要奶奶,看见爸妈就大哭大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