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地理(十四)(3/5)
前半死不活的样子,开始在男女老少,在不同地方被众人喜爱着,还真就喜欢这么一个小小的豆腐块掌握的位置。而这个纸媒,是朱元璋自己办的。
也正是这样,才在发现百姓对皇室很好奇之后,能毫不犹豫地开始连自己都卖,后来稍微成熟了些,就开始卖皇室们的消息。
讲道理啊,但凡朱元璋是二世,他都有些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给他卖出去,但是显而易见,现在有事和我们商量的时候,卖不了自己的,卖点儿子的也不错。
就这么一点点穿插着皇室的消息,朱元璋看着每天赚的钱,都足以让他被安抚住感觉自己有点被拽窥视了的不安。
这种情绪不仅仅是产生在朱元璋身上,几个儿子也是,特别是这几个和马皇后生的儿子,像他。
哥几个打架从来不串通一气,跟葫芦娃送爷爷一样,一个个接上去,你来我往地,都吃了软钉子。
那报社各种道歉,赔款,就是不撤掉这个专栏。
几人大怒,总算是合计着商量了一下,让大哥和父皇说了这个事情。
虽然每天说得关于“皇室”的内容,也不过是,二皇子的院子里长了株桂花树,很香。
然后第二天就会有人悄咪咪去看几眼,或者是上朝的时候会有人也带着桂花的香气上朝。
但是就算只有这样的程度,也已经是踩着这些人的神经跳舞了。
然而,好不容易和父皇开诚布公地谈了这个问题,结果大哥带回来比较惨痛的消息。
那个报社竟然是父皇办的,他们这么些天一直受到困扰,幕后的人竟然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朱元璋还是对天赌誓以后绝对不赶了,然后不发他们几个的了,发其他弟弟妹妹的。
而那报社,也在他们都折戟沉沙之后,成了有不可言说背景的报社。
至于有什么背景?连大公子都没办法了,还能是什么背景,必然和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有关系啊。
然后朱元璋就赚的更多了,小金库因为这个丰裕了不止点点。
不义之财是真好赚啊,朱元璋堕落但有钱。
上次朱标都说不通的话题,还是这个,耽误朱元璋赚钱的事情。
这次朱元璋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几个就知道了,无论是表面上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什么觉得倭寇很好打啦,不需要这么多人去啦。
还是什么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关注,以免引起民众的注意力,导致发生什么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件。
这种话都是那骗人的空话,归根结底还是,想赚钱了,国库空虚寂寞。
所以每次儿子们都很乖,没办法不乖也没辙,他们现在还需要父皇接济的。
这大明的钱是真的不太好赚的。
主要原因还在于,朱元璋发的大明宝钞不值钱。
朱元璋不懂经济学,他的手底下的人也不太用,大明宝钞不值钱,不过,朱元璋依旧没有停止印刷,反而多刷了点,发给朝臣,是工资也是奖赏。
在大明朝,会有比其他朝代更多的“卷王”,这种卷王,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下班的时候还会自己去做点副业,实在是,卷得很。
但是这也没办法,大明发的工资,比起真金白银来说,是真的少了,大明宝钞有时候都能当做废纸用。
这种情况下,不自己悄悄下班搞兼职,还能怎么活呢?
他们就算自己兼职的时候,都不收大明宝钞的。
现在,有了比印刷大明宝钞更方便的事情,就在眼皮子底下,就在旁边的倭寇国里面,有金山银山铜山。
朱元璋恨不得一边喊着我的我的我的,一边把它们都搂到自己的兜兜里。
还好他也不算是那么不讲理,不让几个儿子被“逼疯”,还是有小心翼翼说出自己的担忧的。
“那倭寇国有火山,天书分析过,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