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张仪连横(一)(2/3)
军政大事。就在张仪在秦国站稳脚跟后,那位神秘人向他道出了真相:“张先生,您有所不知,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的安排。他深知您才华出众,若直接邀请您相助,恐难激发您的斗志。所以故意用羞辱之法,让您前往秦国,为的就是在秦国为合纵大业留一条后路。苏秦先生希望,只要他在赵国推行合纵,秦国便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张仪听闻此言,呆立良久。他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想起与苏秦在鬼谷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我自以为精通权谋之术,却没想到被苏秦算计得如此巧妙。他不仅看透了我的性格,更看透了天下局势。我不如他啊!”张仪长叹一声,随即郑重地对神秘人说道:“请转告苏先生,只要他在赵国一日,我张仪定不会让秦国攻打赵国。这份情谊,我记下了。”
从此,苏秦在东方六国推行合纵,张仪在秦国施展连横之术。两位鬼谷弟子,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战国的舞台上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共同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元前328年,咸阳宫的青铜鼎中腾起袅袅青烟,秦惠文君凝视着墙上巨大的列国舆图,目光如炬地停留在魏国的上郡。此时的秦国,历经商鞅变法二十余载,新军士气如虹,粮仓堆满陈粮,而魏国在河西之战失利后元气大伤,正是东进的绝佳时机。惠文君大手一挥,任命胞弟公子华为主将,张仪为随军谋士,率领五万虎狼之师直扑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
蒲阳城高墙厚,扼守着黄河与汾水交汇处的要道,是魏国防御秦国的重要屏障。魏军守将魏章深知此地战略意义重大,早已囤积三年粮草,城中三万精锐昼夜巡逻,城头布满强弩蒺藜。当秦军旌旗出现在地平线时,魏章站在箭楼上冷笑:"商鞅当年强攻蒲阳,折损两万甲士无功而返,秦人这次又要碰得头破血流!"
然而,张仪的谋略却打破了常规的攻城模式。他仔细观察蒲阳周边地形,发现城北十里处有座废弃的盐井,井道直通城内。夜色深沉时,三百死士身披牛皮,携带匕首绳索,沿着盐井暗道悄然潜入。与此同时,公子华指挥秦军在南门擂鼓呐喊,摆出强攻架势。当魏军全部涌向城南时,盐井中的死士突然发难,砍翻城门守卫,秦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入。短短三个时辰,蒲阳城头的魏字大旗轰然倒下,魏国苦心经营的要塞落入秦人之手。
城破当日,公子华大摆庆功宴,众将高呼"斩首万级,当饮庆功酒"。唯有张仪独坐帐中,凝视着案头的魏国舆图,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郡的位置。他深知,蒲阳虽得,但若就此驻军,定会引发魏国举国反抗,还可能招致山东诸国合纵。烛火摇曳间,他突然起身,连夜赶往咸阳宫求见惠文君。
"大王可知,比城池更珍贵的是人心?"张仪展开地图,烛光照亮他眼中的狡黠,"归还蒲阳,送公子繇入魏为质,看似退让,实则如投饵钓鱼。魏国若以为秦国有结盟之意,定会放松警惕。"惠文君沉吟良久,拍案而起:"好!就依先生之计!"
消息传到大梁城,魏宣王朝堂上下一片哗然。老臣公孙痤颤巍巍地说:"秦人虎狼之性,岂会无故归还城池?此中必有阴谋!"而年轻的国相惠施却另有见解:"秦国新胜,若此时示好,我魏国正好休养生息,上郡之地可保无虞。"就在魏国君臣争论不休时,张仪已带着厚礼踏入魏国朝堂。
"秦王念及魏秦百年姻亲,特命在下归还蒲阳。"张仪言辞恳切,腰间玉佩随着躬身动作轻轻晃动,"公子繇贵为王室血脉,甘愿入魏为质,足见秦王诚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如此仁义之举,天下诸侯谁不称赞?魏国若不有所表示,恐寒了秦王之心啊。"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