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晋楚争战郑遭殃(2/2)
子景公据继位。晋景公继位后,继续倚重赵盾等大臣。此时的晋国,虽在与楚的争斗中多次获胜,但国内也积累了一些矛盾。赵盾深知,要让晋国长治久安,不仅要应对外部威胁,更要解决内部隐患。他开始着手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减轻百姓赋税,晋国百姓生活逐渐安稳。
楚国那边,楚庄王并未因多次战败而气馁,反而更加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加强军事训练。他暗中观察晋国的动向,等待再次出击的时机。
郑国处于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左右为难。国君为求自保,一边讨好晋国,一边又不敢得罪楚国。这种骑墙的态度,让晋楚两国都对郑国心怀不满。
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了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援。晋国派荀林父率领中军,士会率领上军,赵朔率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等晋国有名望的将前往郑国救援。晋军到达黄河边,所说楚国已经迫使郑国投降了,郑伯赤着上身与楚国结盟,楚国就撤回了。
荀林父见郑国投降,楚军已撤,就想班师回朝。先縠说:我们是来救援郑国的,不到郑国没法向国君交待。荀林父无奈,只得下令全军跟进。楚庄王得知晋军前来,一面派使者与晋军假意讲和,麻痹晋军;一面暗中调兵遣将,准备给晋军致命一击。
晋军内部对于是否与楚军决战意见不一,就在犹豫不决之时,楚军突然发动攻击。晋军大败,士兵们退到黄河岸边,争船渡河,手扶着船舷想登船,那些先登船的士兵怕船翻,拔出宝剑乱砍,不少手指被砍断落在船里。被砍掉手指的士兵落入黄河被水冲走了。
晋军虽英勇抵抗,但因内部意见分歧,指挥不够统一,渐渐处于下风。郑国见晋军不利,转而投向楚国,在一旁落井下石。晋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荀林父只得下令退兵。这一战,楚庄王终于打败了晋国,占据霸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