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多思量,多谨慎(1/13)
月华楼的宴席散去,布政使的仪仗在亲卫的簇拥下,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缓缓驶离高阳城,向着道府的方向远去。楼檐下,张经纬与刘延之并肩而立。惊蛰的雨并未停歇,反而更密了些,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灰网,笼罩着整个高阳城。屋檐滴水成帘,在石阶前汇成小小的水洼。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气和早春的微寒。
张经纬望着老师略显单薄的侧影,以及停在街角那辆熟悉的、简陋的竹棚车,心中涌起一阵酸涩和不舍。他侧过身,声音带着恳切:
“老师,您看这雨,一时半会儿怕是停不了。路上泥泞湿滑,行车不便。不如……再多留片刻?待雨势稍缓,学生再送您启程也不迟。” 他希望能多留老师一会儿,哪怕只是多说几句话。
刘延之的目光也从远去的仪仗收回,落在眼前这片氤氲的雨景上。他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贯的沉稳,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不了。云州事繁,千头万绪,等着我回去料理。在此耽搁久了,恐误了正事。” 作为一州太守,他肩上的担子确实沉重。
张经纬眉头微蹙,担忧道:“那……学生给您叫辆好些的马车吧?您那车……学生知道,顶棚有些漏了,这春雨虽细,下久了,车里怕是要积水的。”
刘延之闻言,反倒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仿佛学生的关切让他心头一暖。他拍了拍腰间一个油布包裹:“无妨。我带了蓑衣。若真漏得厉害,披上便是。” 那语气,带着一种历经风霜的豁达和习以为常的简朴。
“可是……”张经纬看着老师花白的鬓角,心中更是不安,“春雨寒湿,潮气太重了!您若在漏雨的车里久坐,再披着湿冷的蓑衣……极易患上风湿!” 他的担忧溢于言表。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急切地说:“学生县衙里,恰有一辆空闲的马车,虽不华贵,但车厢完好,遮风挡雨绝无问题!老师您若不嫌弃,就拿去用吧!总比那草棚车强上些!” 他几乎是恳求的语气,希望能为老师挡去这旅途的辛苦。
然而,刘延之的脸色却瞬间沉了下来。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张经纬,那眼神里有责备,更有深深的期许:
“荒唐!”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力量,“县衙里的车马,那是公器!是朝廷的财产,是给衙门办公务用的!岂能因私废公,挪作私用?经纬!你为官时日尚浅,虽有几分聪明,懂得些变通,如今又蒙陛下天恩,赐了爵位,正是前途大好之时!但越是在此时,越要谨守本分,恪守规矩!” 他指着县衙的方向,又指向那辆草棚车,“公是公,私是私!这起码的规矩和为官的底线,一刻也不能忘!今日你为师生便利,便可挪用公车,他日若有人以情相挟,或以利相诱,你又当如何自处?!”
这番训诫,如同冰冷的雨水,瞬间浇醒了张经纬心中因爵位而升起的一丝燥热。他立刻低下头,脸上满是羞愧和受教之色,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学生……知错了!老师教训得是!” 声音诚恳,没有丝毫敷衍。他知道,老师这是在为他敲响警钟,是在保护他,避免他在青云路上行差踏错。
看到学生诚恳认错,刘延之严厉的神色缓和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拍了拍张经纬的肩膀,语气恢复了温和:“好了。布政使大人刚走不远,老夫还得赶上去,再送一程,尽些地主之谊。你也该去忙你的事了。高阳如今树大招风,这‘石药监’新立,千头万绪,你这个‘高阳县男’,肩上的担子,只会更重。凡事……多思量,多谨慎。”
“是!学生谨记老师教诲!”张经纬再次躬身。
刘延之不再多言,紧了紧身上的官袍,戴上斗笠,大步走入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