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跟着“形式”走(1/3)
进入腊月之后,各区的工程逐渐停了下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城内的人一天少比一天。
初九的时候,常顺回了一趟老家所在的县城。
他跟常志武、赵昌、丁世福等人合伙开的建筑公司,这一年多来,也有很不错的收入。
每人的分红,有五六十万。
不过为了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大家经过决定,赚到的钱,用来继续发展。
随着渣土场渣土车的停运,父亲带着三舅、三舅妈在腊月十二就回了老家。
今年他们买了房子,差不多用完了积蓄,但从长远看,肯定是划算的。
越是到了年底,常顺反而越忙。
初十到十六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他差不多每天都在奔波。
之前同他以物易物,用探测器换东西的吴师傅。
在SJ区、MH区渣土场捡铁的余师傅、高师傅…………
在XH区龙南新村附近渣土场捡铁的周师傅、包师傅…………
在PT区渣土场捡铁的袁师傅、马师傅…………
开推土机的于师傅、开挖机的杜师傅以及在拆迁区回收废旧、拆迁房子的那些人…………
他们都打了他的电话,售卖给了他大量的物品。
买到的东西多了,除了普通的,自然也有几样精品。
这些比较好的物件,有:
一个青釉罐、一个磁州窑大碗、一个青花盘,一对镇尺、一个百宝箱、一个小印章、一个玉葫芦以及一张营业执照。
其中青釉罐是元朝时期的刻花罐。
磁州窑大碗,明朝时期,面上有“婴戏图”图案。
青花盘,是海水龙纹盘,年份清朝时期。
这三样瓷器,都很精美。
镇尺的年份不久,也就近二三十年之内,不过材质很好,是黄花梨。
它们的个头不小,长度有40公分,其中单个的宽度有七八公分,厚度也有五六公分。
这样的镇尺,哪怕不当镇尺用,把其当做原材料,改造成手串或者制作成其它的配饰,也能换些钱。
百宝箱是收纳箱,材质为紫檀,面上有螺钿工艺。
螺钿图案是“鸳鸯戏水”,有荷花、荷叶、鲤鱼,一片祥和美好。
这个年份较早,清末民国时期。
小印章,是铜鎏金印章。
印章长方形,很薄,长约5公分,宽约4公分,底面是符文,还有北斗七星图案。
这个具体年份他看不出来,但老物件是肯定的。
鎏金的物品,通常比铜的价值大。
玉葫芦材质是和田玉,算不上羊脂玉,但也是籽料雕刻的。
它的年份应该比较早,至少清朝时期。
有点可惜的是,这个玉葫芦很小,长度只有两公分。
营业执照从上面的年份看,是民国三十五年。
这个执照内容为售卖烟草,地方就是沪市。
像这样的执照,随着历史发展,很多无形之中流失或者损坏了。
在拆迁区混了那么久,买了那么多的旧货,他也是第一次遇见。
当然,不排除一些人家里有,只是遗忘或者自己收藏的可能性。
但不管怎么说,这类民国时期的纸类藏品,肯定有价值,总不会比一般的烟标价值低。
另外这张营业执照,纸的面上还贴有两张印花税票,税票是飞机、火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