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龙虎桩(2/3)
着手下那猛虎仍在不住挣扎跳动,从而使得整个下盘乃至脊椎,在一动一动的变化中,呈现出浑圆一体的味道。这一升一降,一挣一按,看似简单,却已经融入在十二大形的众多打法之中,如老猿望月或猛虎跳涧等,只要配合不同大形在双脚上的步法或发劲关窍,自然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打法。
重点是四肢同时分化的动势,乃至神意的沉淀或上浮,这也是真正的降龙伏虎桩法,又称龙虎桩,再后来,甚至有人只凭这一个降龙伏虎桩法,演化出了一套实战型的拳术——龙虎拳。
龙虎桩是活桩,只要手脚中的劲力瞬间反转,使得神意中的龙虎颠倒,便是形意五行第一拳,劈拳,而若是龙虎不动,那么便是形意横拳。
从形意八卦到太极三皇炮锤,杨猛的武艺也像渐渐接近圆满的化劲之术,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迹象,等到李存义再将十二大形的关窍一一点通之后,他对拳术乃至对身体骨骼筋络的练法,不觉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很多人练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却因为没有通神入明,在拳术上无法海纳百川,而有的人练了几年,却已经在练法乃至打法上都出神入化。
武道一途,绝对不是武侠小说中说得那样,练得年头越多,身上的内力越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同样都是抱丹的两个绝世高手,也都是以其中那个年轻的体力气血为尊,所差的,只是彼此对武技乃至打法上的想法,重要的还有实战经验。
像李存义与杨猛这般乃至郝恩光和尚云祥,在大型的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北派形意门人,都属于极为纯粹的实战型格斗家。
而像很多太极乃至八卦门的高手,因为少了沙场上的历练与血煞之气的磨砺,在实战上的气势与发劲运用上,便略微显得有些不足,像这种的高手却又大有人在,他们则多应属于练则打的武术家。
上文便曾说过,武术家与格斗家两者如水平相近,平日里怎么演练可能都分不出高下,但若一旦翻脸成仇变成性命相搏的时候,那么百分之九十是格斗家生武术家死。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有很多实战格斗家,尽管在技法乃至发劲上,都要较国术显得粗糙甚至简陋了些,但在实战的拼杀能力上,因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骨子里的侵略本性,大多能反过来胜过传授他拳术的师傅。
这种人,还绝对不是少数。
其中,又以杨猛最近认识的上地完文比较突出。
与上地完文的相识,要归功于袁世凯的酒会。
这个至今仍然通过北洋龙虎狗,暗中掌控着中国最强的军力的北洋之王,并没有因为对慈禧暂时的退让而被列强遗弃,反而因为慈禧最近的身体状况,以及上次对皇族蛇卫的绞杀,更加受到了列强的看重。
英法美德俄日六强,又以日本对袁世凯的支持最为突出。
这一点自北洋军建立伊始,便可见一斑,等到在日俄战争中,通过袁世凯的支持立下赫赫战功的青木宣纯再次来华后,这个倾向便愈发地明显起来。
袁世凯的酒会,除了六国的公使外,许多中外名流都是趋之若鹜,因为李瑞东与李存义忙于筹备中华武士会,所以杨猛也不得不在他的嘱托之下,与手下那帮精兵悍将再次临时客串下保镖的工作。
对于杨猛,袁世凯如今虽然仍是极为客气,但心里却已渐渐有些敬而远之,因为他上次的谋划,打乱了袁世凯嫁祸国术馆,进而引发民间武林骚乱的计划,也因为杨猛手下的不断动作,使得北洋军的教官团如今被渗透得极为严重,而对于那些士兵,虽然没有过于明显的影响,但也渐渐出现了一点点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