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灌顶之争(2/3)
陈真与莱恩对视一笑,露出一口森然的白牙,看得刚刚还一副胸有成竹的袁克定,心里不觉愈发对杨猛好奇起来,“这等顶尖的大拳师,竟然都是他的门生徒弟,此人在武道一途的势力,恐怕早已超出了京城那些小门小派,父亲让我无论如何都要拉拢到他,原来却是因为此人的实力,竟然已经强大若斯……”“如此,不如我等就先与师傅师伯们辞行,京城那边人多口杂,早点进城也省了许多麻烦!”
杨猛看着袁克定转眼便将李瑞东抛之脑后,心里不由暗叹一声果然不愧是枭雄之后,行事干脆果断,竟敢将自身安危就这么放心托付,难怪一直是袁世凯最为器重的儿子,“也好,一会我便让亚樵通知客栈里的兄弟,直接去东城前会合!”
为了名正言顺地将二十多枚亲卫牌子拿到手,掩饰整个行伍未来在京城的行踪,杨猛此次可谓是实力尽出,除了宫宝田一行八人以外,又临时决定将王亚樵刚带到天津站的老黎他们都拉出了来,等到众人在东城会合,纷纷骑在了袁克定准备好的战马上时,一行人看起来,不觉充满了肃杀的沙场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为了不让人识破宫宝田的行藏,众人的打扮多有掩饰,看起来在肃杀中又夹杂着一丝的神秘,这让原本对杨猛就有招揽之意的袁克定,在一下见到这么多的实战高手之后,心里对他的拉拢之意不觉愈发明显。
一个宗师级的高手或许只会令人望而生畏,但如果有二三十名顶尖好手同时聚集在一个宗师的身边后,这便是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力量了。
袁家从来不缺高手,但却没有像杨猛这样异想天开,将顶尖的武林高手,都如军队一般的整合起来,尤其难得的是,这种整合是一种真正的令行即止。
京城与天津相距一百多里,快马加鞭之后,不过两个时辰的路程,在这帮高手的催动下,身形与马匹合二为一,一路奔波之后,竟然只用了三个小时,等到京城外的时候,天色竟然还是大亮。
有着袁克定和亲卫开路,一路可谓畅通无阻,而对于晚上京城内的集会,袁克定在路上也与杨猛说了个清楚。
受英军两次入藏及驻藏大臣的逼迫,十三世达.赖一直躲在印度不肯回来,虽然有九世班禅坐镇西藏,但对于达.赖系统的嘎贡政权来说,不单是一种疏远与背叛,同时也是对达.赖威严的挑衅。
两大活佛失和,是从上一代便开始的问题,只是在陆军大臣铁良及其他满清皇族的斡旋之下,十三世达.赖终于答应奉旨从印度直接入京,觐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商讨藏事,并由清廷再次颁给金册金瓶。
当然,因为英军此刻在西藏的势力,达.赖又不得不在雍和宫会见了英国公使朱尔典,表示友好互利,并决定通过商谈和私下的比武,决定前藏与后藏及英军的势力划分。
本来是已经敲定的事情,但自从京城中代表着各方势力的太子党们也搀和进来后,事情便有些错综复杂起来。
当然,这些太子党之所以会急着搀和进来,并非是想在西藏搅风搅雨,而是因为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为了缓和与清廷之间的关系,答应为京城最杰出的皇族贵胄子弟进行灌顶传法。
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对宗教和神明还是极为敬畏的。
所谓的活佛灌顶,则是除了武门不落文字的口传秘诀之外,最为神秘也最无法解释的一种传承方式,据说可以将佛门密教历代佛陀的智慧,与天地间最为自然纯粹的力量,直接灌输到受礼者的头脑之中,使其拥有大智慧与大毅力的传法修行。
这么一来,本来还有些玩笑意味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