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子当如李亚子(2/14)
凤坡,一处看似废弃的土窑内。毒蛇九子中的黑先生祝雍,正用一块沾满油腻的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他那柄门板似的厚背砍山刀。刀身黝黑,血迹早已浸透纹理,散发出淡淡的腥气。他面前的地上,躺着三具梁军斥候的尸体,喉咙都被精准地割开,鲜血染红了干燥的黄土。“呸!梁狗的斥候,越来越不经杀了。”祝雍啐了一口,瓮声瓮气地对旁边正在剥取死者腰牌和有用物品的白先生云哲说道,“比前几个月那些硬骨头差远了。”
云哲阴冷的脸上毫无表情,手法却异常麻利:“李思安一死,军心涣散。新来的刘知俊,威望未立,急于求功。他手下的斥候,自然也就成了惊弓之鸟,只想着应付差事,哪还有心思仔细探查?”他将几块刻着“梁”、“潞西巡”字样的腰牌丢进一个皮袋,“这是第七批了。按特勤吩咐,尸体处理干净,腰牌送到金沙帮手里,他们会‘物归原主’的。”
与此同时,在黑松林深处。落英派的几个好手,伪装成樵夫,正“偶遇”一队从附近村庄强征粮草的梁军小队。几句看似无心的攀谈,关于“晋王新丧”、“河东内斗”、“粮草断绝”的流言,如同瘟疫般悄然传入那些本就心怀不满的梁军士卒耳中。恐慌和猜疑,在无声中蔓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野狼谷,流沙门的高手利用复杂的地形,在梁军一支小型运粮队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连环的流沙陷坑和淬毒竹签。当满载粮草的骡车陷入流沙,押运士兵惊慌失措时,埋伏在两侧山崖上的金沙帮弩手,用淬毒的弩箭进行了冷酷的“收割”。粮草被付之一炬,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十几具迅速肿胀发黑的尸体。现场,被刻意留下几片绘着不同图案(模仿地方反抗势力)的破布。
这样的场景,在潞州外围数百里的范围内,几乎每日都在上演。顾远投入的八千余杂牌军,在王畅和祝雍的精密调度下,如同无数条滑不留手的毒蛇,深深钻入了梁军庞大躯体的神经末梢。他们神出鬼没,一击即走,绝不恋战。拔除眼线,截杀信使,焚烧粮草,散布流言… 将“疲敌”、“扰敌”、“骄敌”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晋阳城,李存勖的行辕。年轻的晋王看着案头堆积的、来自潞州前线和顾远方面传递的密报,嘴角勾起一丝冷酷而满意的笑容。
“顾远此人… 用起阴招来,倒是深得孤心。”他放下密报,对侍立一旁的周德威道,“周将军,传令潞州守将李嗣源、李存审,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任凭梁军在外如何叫骂挑衅,只许守,不许攻!把‘怯战’、‘力竭’的样子,给孤演足了!让刘知俊那厮,好好尝尝顾远给他准备的‘骄兵’之宴!”
李存勖的命令得到了最彻底的执行。潞州城头,晋军的旗帜依旧飘扬,但面对梁军日益猛烈的攻势,守军的反击却显得“绵软无力”,似乎只是在苦苦支撑。城防也似乎“摇摇欲坠”,几次险象环生,却又总能在最后关头被“勉强”守住。这种“强弩之末”的姿态,被梁军的斥候(那些侥幸躲过顾远部猎杀的)忠实地传递回了刘知俊的大营。
刘知俊,这位被朱温寄予厚望的新任招讨使,看着一份份“捷报”和潞州城“岌岌可危”的情报,志得意满的笑容越来越盛。李思安那个蠢货打了一年多打不下来的坚城,到了自己手里,不过月余便已呈现破城之势!什么李存勖少年英主?什么河东鸦军精锐?在绝对的实力和智谋面前,都是土鸡瓦犬!
“传令!加紧攻城!破城之日,三日不封刀!犒赏三军!”刘知俊意气风发地下达了命令。梁军的攻势更加疯狂,但也更加急躁。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潞州城破后,堆积如山的财宝和任人蹂躏的女人在向他们招手。骄横之气,弥漫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