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快速发展(3/6)
草原上的流浪者,靠着偶尔找到的草根树皮勉强维持生存。江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众族老后,立即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人口的重要性,每位族老都清楚。
可以说一个部落强大与否,跟它的人口基数有很大的关系。
绿江草原上那些存在数千年的大族,哪个不是人口百万?
而江氏部落的人口只有区区十万,跟那些大族还有很大的差距。
仅靠自己繁衍的话,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
因此吸纳流民很有必要。
再说他们的粮食非常充足,完全有能力吸纳大量的流民,以此壮大部落。
在几位族老的全力支持下,很快江氏部落便开始在草原上大肆收纳流民。
几番声势浩大的“收纳”行动之后,江氏部落周遭广袤地带的流离失所者,几乎都被江凡归入部落的温暖怀抱。
接下来,欲图招纳更多的流浪者,便不得不将视线投向更为遥远的地方。
这意味着运输路途的倍增与成本的剧烈攀升,成为了横亘在江凡面前的一道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困境,江凡别无他法,唯有借助外界力量,决定出资委托那些经验丰富的流民商人,让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与广泛的人脉,在草原四处探寻流离之人。
起初,双方的合作尚算和谐,每带来一名流民,江凡所需支付的代价,仅是微不足道的半块灵石。
这在江凡看来,尚能承受。
然而,随着附近的流民被逐渐搜刮,流民商人脚下的路越走越长,艰辛与风险也随之倍增。
他们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半块灵石,一路上扬,直至最后,那数字竟攀升至十块灵石一位流民。
这个价格可谓是相当之高了。
要知道,十块灵石,足以包揽一个普通人,半年的开销。
江凡深知,若报价再高,部落的经济压力将变得难以承受,理智告诉他,必须在这里画上句号。
好在即便此刻停止,部落的人口也达到二十多万,将近翻了一倍。
人口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后,江凡并未沉浸在片刻的安逸中,他的心中已然绘就一幅幅关于部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刻不容缓,他着手策划一系列旨在彻底改变部落面貌的新举措,其中首要之务,便是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于是在部落之内,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新村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仅是居所,更是孕育希望的摇篮。
同时,基础设施的短板亦不容忽视。
那蜿蜒曲折、坑洼不平的土路,长久以来阻碍了物资流通与商业往来,成为了部落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古语云,要想富,先修路。
江凡深谙此理,遂决心开展一项规模浩大的道路改造工程,将昔日的土路全部替换为坚固耐用的青石路,不仅美观,更能显着提升行旅的速度与安全。
此外,他还规划了数条通往邻近人族部落的新路线。
这些道路宛如丝带,轻柔却坚定地系紧了各部落间的情感纽带,为未来的互助合作与文化交融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除此之外,就是嫡系驻地了。
它